昨天,爱人问我。你写的文章不是关于青少年创新素质教育的吗? 怎么感觉是写给大人的,好像有点不对路。 我解释道:因为大人对孩子们创新力的培养很关键。关于青少年创新是个大话题,要从头说起。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学习日常行为规范的榜样。但大多数父母在规范孩子日常生活习惯及道德品质的同时,也扼杀了他们的天真的思想和潜在的创新力。 在孩子提出一个个奇奇怪怪的问题时,父母往往先给出答案,自己解释不了的,就开始胡乱解释,根本没有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和对于他在思维方面的引导。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可能和不可能的。真正的专家也不会轻易否定任何一个关于他自身领域的一些奇怪问题。因为一切皆有可能。所以归根究底,每个人的创新力是先天具足的。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一颗创新的种子。父母在规范孩子言行举止道德品质的同时。一定不要束缚孩子们的思想和创新力。爱迪生那么多发明,都是他父母没有见过的,如果他的父母对他的思维加以了束缚。就不会有爱迪生上千个的发明。 以我的经验,让孩子们善于观察,让他们勇于提出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才会使这个创新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长大。试想,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每一项都要规范。那孩子怎么能超过父母呢?怎么会有更大的出息呢?所以父母们需要做的只是引导。
情景A
童:爸爸,我想上月球。
父: 动画片看多了吧?赶快学习去,不要胡思乱想。
情景B
童:爸妈我想上月球。
父: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呢?
童:因为美国人上去过呀。
父:好的孩子,你真有志气。爸爸期待你长大上月球。
情景C
童:爸爸我想上月球
父:这是个好想法呀。如何实现呢?
童:坐宇宙飞船去吧。
父:咱们的国家正在研究,在不远的将来你会实现的。
童:那坐时光机去吧。
父:也是有可能的。科幻片里的东西早晚会实现的。
童:那么从虫洞爬过去吧。
父:宝宝你真棒。竟然知道了宇宙时空隧道的理论。科学上讲虫洞肯定是存在的,但是如何发现虫洞,如何制造虫洞,现在还正在研究。说不定你还会为这个理论做出点贡献呢。
童:那我出去玩儿了。
父: 别忘了回来跟我说你这次玩的感受啊。
童:还要说作文,就不能疯玩一次吗?
父:也可以呀,如果找个问题能难住我,你就可以疯玩了。